(CH3)2SiO链节的摩尔分数为99. 825%、(CHfCH) (CH3)&0链节的摩尔分 数为0.15%、(CH2=CH)(CH3)2Si01/2链节的摩尔分数为0.025%、平均聚合度约8000 的甲基乙嫌基硅橡胶生胶100份,二苯基桂二醇3份,聚合度10的a,o>_二羟基聚二甲基 硅氧垸4份,比表面积为200 mVg的气相法白炭黑40份,在捏合机中混炼,热处理配成 胶料。将胶料100份与上述的tebuconazol 0. 5份、1. 0份、1. 5份分别在双辊机上混合, 在三辊机上分散后,再与2,4-二氯过氧化苯酰/气相法白炭黑的80%膏状物1份混合,配 成3种防霉性混炼硅橡胶。将混炼硅橡胶在1201热压硫化10 min,200 X:二段硫化4 h制 成试片。为比较,上述混炼硅橡胶配方中,不加tebuconazol,添加吡啶锌0. 5份,添加 2-(4—噻唑基)-苯并咪唑0.5份,配成3种混炼硅橡胶。同样方法硫化制成试片。将上述制 得的硅橡胶试片按下述方法评价热变色性、紫外线变色性及防霉性,结果列于表7—56。 热变色试验:用色差计测二段硫化后试片的色差为初期色差,再测经200 X:处理4 h 后的色差,评价变色程度。另外,试片在90 °C热风循环干燥器中放置300 h测色差,评价 变色程度。变色程度用AE表示,AE值大表示变色程度大。 紫外线变色试验:将在200 °C二次热处理4 h的试片测色差为初期色差,再用医用杀 菌灯在距离10 cm下照24 h,测色差,评价变色程度。 防霉性试验:按日本JISZ 2911标准评价。样条尺寸为直径50 mmX2 mm,用马铃薯 琼胶作培养基,培养条件:28°C±2°C,28 d,试验菌种见表7-55。 表7—55试验菌种一览表
使用菌株 |
菌株号 |
接种时胞子数(个/mU |
Aspergillus niger |
(IF0 4414) |
5.3X107 |
Alterriaria alternate |
(IFO 31805) |
2. 2X107 |
PenisiUujn funiculosm |
(IFO 6345) |
3. 1X107 |
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|
(IFO 6348) |
5. 9X106 |
Aureobastdiwn pullulans |
(IFO 6353) |
2.1X107 |
防霉性评价标准:1为发育面积超过1/3; 2为发育面积少于1/3; 3为无菌丝发育。 防霉性混炼硅橡胶的性能评价结果见表7_56。 表7—56防霉性混炼硅橡胶配方的性能评价结果
防霉性混炼硅橡胶配方Na |
1 |
2 |
3 |
4 (比较) |
5 (比较) |
6 (比较) |
|
胶料 |
100 |
100 |
100 |
100 |
100 |
100 |
用量/份 |
tebuconazol
吡啶锌
2—(4_噻唑基)一苯并咪唑 |
0. 5 |
1.0 |
1.5 |
|
0.5 |
0.5 |
热变色 |
200 t:, 4h |
5. 26 |
5. 82 |
5. 11 |
3. 32 |
40. 62 |
38. 95 |
90 "C, 300 h |
5. 89 |
6.16 |
5. 44 |
3. 98 |
42. 33 |
40. 06 |
紫外线变色 |
2. 13 |
3. 06 |
2. 68 |
2. 60 |
5. 61 |
7. 66 |
防霉性等级 |
3 |
3 |
3 |
1 |
3 |
3 |
在无机类的抗菌、抗霉添加剂中,含有银离子的沸石,含有银、铜、锌等抗菌性金属 或金属化合物的陶瓷粉末都有很好的抗菌、抗霉效果,而且能保持硅橡胶的良好物理性 能。含银离子的沸石,为具有离子交换能力的各种沸石如A形、X形、Y形、T形等所含 的钠离子、钙离子、钾离子、镁离子的一部分或全部用银离子置换,使银离子在沸石中的 质量分数为0. 2%〜5%及铜离子或锌离子的质量分数为0.1%〜16%,也可以再含有质量 分数为0. 5%〜2%的铵离子。添加量为生胶100份对0. 5〜10份。 |